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研究”获结项优秀
来源:社科规划办 发布日期:2021-12-24 15:12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批 准 号:16BKS036
所在学科:马列·科社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钟贞山(南昌大学)
进行时间:2016.07-2021.08
最终成果:《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研究》
代表性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第1期;
2.《 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探索》,《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
4.《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人格特征与内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5.《论生态文明实践体系的内涵逻辑》,《老区建设》2020年第22期
二、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如何研究阐释好“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系统深入回答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也蕴含着“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关键性、时代性的逻辑问题、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研究阐释好这些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时代要求和主题主线,构成了“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问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框架。
由此,生态文明“为什么要纳入”“何以能纳入”“纳入什么”“怎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急需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为什么要纳入的学理问题”“何以能纳入的本源问题”“纳入什么的理论问题”“怎样纳入的现实问题”“纳入保障的实践问题”等基本问题。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的、有机的要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扩容提供内容,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规律表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项目研究围绕对生态文明为什么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理问题、何以能纳入的本源问题以及纳入什么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和研究,提出课题组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对生态文明怎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路径和保障机制等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力争能够提出更清晰、更全面和更现实可行的路径和保障机制。
三、主要内容与重要观点
(一)“为什么要纳入”的学理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理分析
1.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共生性,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前提。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统一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态问题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受着生产关系的制约。资本主义私有制形成的剥削制度,使人的生产关系异化,导致人与人的关系恶化,产生人的社会危机,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对峙,难以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文明形态,因此,“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制度形态,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具有统一性,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条件。反映全社会、全体人的利益的集体主义原则成为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共有的核心价值。生态文明反映的是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和推进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共生与协同进化。生态文明不是个体利益的反映,而是集体利益的代表,突出表现了人类社会的整体价值和集体利益。
3.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必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永续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其目标就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好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准备。
(二)“何以能纳入”的本源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源阐释
一个体系能否融入和纳入另一个体系取决于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容,也取决于纳入和融入方是否具有需要和开放包容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被纳入方是否具有被纳入的必要性和动能。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动态和静态的互动体系,是理论建设又是实践指导循环过程。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会议核心价值体系在于两者之间的相容特质与互融共进的本源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放包容性为生态文明可以纳入提供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为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提供了可能。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品质,为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提供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系统,具有一般性体系所固有的完备性、自洽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理论特质,其本身也有不断吸收有机养分的需要,也有不断充实发展的条件。
2.生态文明可具有渗透性和辐射性,为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国家治理和政治供给来改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自身动力源。生态文明具有的渗透性和辐射性等特性,是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条件。生态文明不是独立存在的文明形态,它是渗透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各文明之中,
3.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多维一致性、共融性与相通性。在制度基础上,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的制度基础。在价值指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精神支柱,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在内容建设上,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也只能是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同生性,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三)“纳入什么”的理论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解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层次结构,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与价值理念、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大众化教育与价值观培育、建设实践与评价考核等形成四个层次八大内容,即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形成一个系统;其中,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愿景、生态精神、生态道德、生态文明价值观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容拓展提供理论素养,应该纳入社会主会议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思想发轫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2.“美丽中国”愿景应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美丽中国”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应有之意。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中华民族的生态精神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创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应有之意。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顺应自然的生产生活、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爱护我们的生活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精神,这种生态精神表现了浓郁的爱国情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现实画卷已成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成为实现伟大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的重要支撑。
4.生态自觉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态卷。生态自觉是人的生态自省与生态自律、生态义务与生态担当的统一,通过生态意识自觉和生态行为自觉形成公民自觉实践和行为习惯的生态道德观,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观,即世界观层面上的万物平等观,价值观层面上的代际公平观和人生观层面上的适度消费观。
5.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生态文明观的新内容,塑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四)“怎样纳入”的现实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探索
“怎样纳入”是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问题,也是关键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手段方法和路径,深化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五同步路径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步推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生态文明理论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把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从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和政策,实现由学理性向通俗性转化、由理念转化为大众共识和认同,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
2.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同步落实。涵纳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正在转化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生态文明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道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理论武装、融入国民教育,同步推进生态文明的学习宣传教育、理论建设和文化培育。
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同步强化。社会主会议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化贯穿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始终,实现“五化”协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4.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实践体系同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生态文明才能得到升华和沉淀,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样,在实践掌握群众,也在实践中被群众所接纳。要着力建设生态文化大众实践的创新体系、保障体系、话语体系。
5.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同步提升。推进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同步提升要坚持原则共循、过程同步、实践同行、宣传同频、组织同力,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表面张力、思想渗透力、社会引领力。
6.“纳入路径”的具体实例:生态文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供路径案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高校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把生态文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案例,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出的现实回应,也是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的重要举措,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维度的全新扩展。
四、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
1.深入论证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的、有机的要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扩容提供内容,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深化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规律研究,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学理支撑,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缝对接;
3.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应用价值
1.生态文明可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武装体系和大众实践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教育武装与大众传播;
2.有助于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伦理品格,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3.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机制之中,有助于确保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我国社会的价值遵循,并得到有效实施。
五、作者简介
钟贞山,法学博士,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江西省省情研究特约研究员,南昌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4部,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6篇咨询报告被省部级领导肯定批示或党委政府部门采纳;科研成果分别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教学成果分别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两次被评为“挑战杯”竞赛全国“指导教师”。
(编辑:洪冰)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批 准 号:16BKS036
所在学科:马列·科社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钟贞山(南昌大学)
进行时间:2016.07-2021.08
最终成果:《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研究》
代表性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第1期;
2.《 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探索》,《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
4.《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人格特征与内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5.《论生态文明实践体系的内涵逻辑》,《老区建设》2020年第22期
二、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如何研究阐释好“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系统深入回答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也蕴含着“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关键性、时代性的逻辑问题、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研究阐释好这些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时代要求和主题主线,构成了“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问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框架。
由此,生态文明“为什么要纳入”“何以能纳入”“纳入什么”“怎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急需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为什么要纳入的学理问题”“何以能纳入的本源问题”“纳入什么的理论问题”“怎样纳入的现实问题”“纳入保障的实践问题”等基本问题。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的、有机的要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扩容提供内容,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规律表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项目研究围绕对生态文明为什么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理问题、何以能纳入的本源问题以及纳入什么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和研究,提出课题组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对生态文明怎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路径和保障机制等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力争能够提出更清晰、更全面和更现实可行的路径和保障机制。
三、主要内容与重要观点
(一)“为什么要纳入”的学理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理分析
1.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共生性,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前提。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统一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态问题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受着生产关系的制约。资本主义私有制形成的剥削制度,使人的生产关系异化,导致人与人的关系恶化,产生人的社会危机,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对峙,难以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文明形态,因此,“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制度形态,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具有统一性,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条件。反映全社会、全体人的利益的集体主义原则成为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共有的核心价值。生态文明反映的是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和推进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共生与协同进化。生态文明不是个体利益的反映,而是集体利益的代表,突出表现了人类社会的整体价值和集体利益。
3.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必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永续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其目标就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好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准备。
(二)“何以能纳入”的本源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源阐释
一个体系能否融入和纳入另一个体系取决于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容,也取决于纳入和融入方是否具有需要和开放包容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被纳入方是否具有被纳入的必要性和动能。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动态和静态的互动体系,是理论建设又是实践指导循环过程。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会议核心价值体系在于两者之间的相容特质与互融共进的本源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放包容性为生态文明可以纳入提供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为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提供了可能。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品质,为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提供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系统,具有一般性体系所固有的完备性、自洽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理论特质,其本身也有不断吸收有机养分的需要,也有不断充实发展的条件。
2.生态文明可具有渗透性和辐射性,为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国家治理和政治供给来改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自身动力源。生态文明具有的渗透性和辐射性等特性,是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条件。生态文明不是独立存在的文明形态,它是渗透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各文明之中,
3.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多维一致性、共融性与相通性。在制度基础上,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的制度基础。在价值指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精神支柱,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在内容建设上,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也只能是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同生性,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三)“纳入什么”的理论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解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层次结构,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与价值理念、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大众化教育与价值观培育、建设实践与评价考核等形成四个层次八大内容,即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形成一个系统;其中,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愿景、生态精神、生态道德、生态文明价值观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容拓展提供理论素养,应该纳入社会主会议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思想发轫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2.“美丽中国”愿景应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美丽中国”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应有之意。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3.中华民族的生态精神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创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应有之意。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顺应自然的生产生活、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爱护我们的生活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精神,这种生态精神表现了浓郁的爱国情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现实画卷已成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成为实现伟大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的重要支撑。
4.生态自觉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态卷。生态自觉是人的生态自省与生态自律、生态义务与生态担当的统一,通过生态意识自觉和生态行为自觉形成公民自觉实践和行为习惯的生态道德观,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观,即世界观层面上的万物平等观,价值观层面上的代际公平观和人生观层面上的适度消费观。
5.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生态文明观的新内容,塑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四)“怎样纳入”的现实问题: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探索
“怎样纳入”是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问题,也是关键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手段方法和路径,深化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五同步路径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步推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生态文明理论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把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从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和政策,实现由学理性向通俗性转化、由理念转化为大众共识和认同,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
2.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同步落实。涵纳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正在转化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生态文明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道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理论武装、融入国民教育,同步推进生态文明的学习宣传教育、理论建设和文化培育。
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同步强化。社会主会议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化贯穿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始终,实现“五化”协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4.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实践体系同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生态文明才能得到升华和沉淀,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样,在实践掌握群众,也在实践中被群众所接纳。要着力建设生态文化大众实践的创新体系、保障体系、话语体系。
5.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同步提升。推进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同步提升要坚持原则共循、过程同步、实践同行、宣传同频、组织同力,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表面张力、思想渗透力、社会引领力。
6.“纳入路径”的具体实例:生态文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供路径案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高校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把生态文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案例,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出的现实回应,也是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的重要举措,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维度的全新扩展。
四、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
1.深入论证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的、有机的要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扩容提供内容,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深化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规律研究,为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学理支撑,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无缝对接;
3.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应用价值
1.生态文明可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武装体系和大众实践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教育武装与大众传播;
2.有助于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伦理品格,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3.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机制之中,有助于确保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我国社会的价值遵循,并得到有效实施。
五、作者简介
钟贞山,法学博士,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江西省省情研究特约研究员,南昌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4部,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6篇咨询报告被省部级领导肯定批示或党委政府部门采纳;科研成果分别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教学成果分别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挑战杯”全国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两次被评为“挑战杯”竞赛全国“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