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二十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智库研究)推介(上)
来源:智库建设与成果管理处 发布日期:2024-10-31 15:10
《战略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系列调查报告》
由南昌师范学院徐斌教授撰写的《战略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系列调查报告》刊登于《江财智库专报》,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战略性资源是涉及信息保密、非常稀缺、十分关键的资源。该系列调查报告把握了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发展大趋势,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也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为我国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治理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是我国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可丰富我国关于战略性资源供给、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贸易合作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
该成果在分析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分别对稀土、锂和铜等战略性资源进行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治理分析,结合不同的资源特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保障中国战略性资源供给安全提供实践样本。该成果的最终任务是提出有效的政策思路,设计可选的政策工具箱,促进政策体系化,为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提供更具实效性和操作性的措施。
该成果深化了中国战略性资源的国际话语权研究,尝试结合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等多角度复合型构建我国战略性资源国际话语体系。该成果设想通过对我国战略性资源国际话语体系研究,试图打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战略性资源创新发展的封锁,从关键资源着手,倒逼产业链升级,重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培育发展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
成果价值
理论价值:(1)可以拓展资源经济学相关理论。该成果有利于丰富资源供给理论,创新中国战略性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有利于解决资源合理配置与最优使用及其技术、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供给经济学问题。(2)可以丰富资源产业结构与贸易格局等相关研究。该成果运用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等分析与评价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及政策效果,有利于丰富资源产业结构理论,拓展和延伸创新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理论;完善资源贸易理论,促进资源外交的新型发展。(3)有助于构建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风险识别、评价及预警机制。该成果通过研究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风险识别以及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防御措施、降低风险,对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价值:(1)有助于保障中国战略性资源供给安全。该成果研究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有利于更加清楚认识我国战略性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战略性资源是否存在供给风险隐患,建立战略性资源安全评估体系,对中国现有的战略性资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具有实践价值。(2)有助于促进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转型升级。该成果深入探讨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模式,并结合战略性资源供给具体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治理政策建议,为我国战略性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提供参考。(3)该成果评估我国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与应对策略,从国际贸易市场供需双重视角剖析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关键点与策略选择,有助于增强我国在战略性资源供给国际话语权。
成果社会反响
该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内容通过《江西信息》《中国侨情专报》等上报中央领导参阅,并获得2022年度中国侨联侨情专报优秀提案。成果相关内容被转发有关部门进行研讨,制订实施方案,对战略性资源供给从产业链布局、创新体系构建、国际产业分工等方面进行指导,产生了积极社会反响。
作者简介
徐斌,男,汉族,1978年生,江西南昌人,经济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二级教授,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获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等称号。获批江西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江西省人大财经委咨询专家、江西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与资源创新管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撰写的70余篇调研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智联江西”建设的策略建议系列智库报告》
由江西省科学院邹慧研究员撰写的《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智联江西”建设的策略建议系列智库报告》刊登于《2021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等刊物,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试点,加快网络设施布局,丰富应用场景,推动与5G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构建集芯片、传感器、无线模组、系统集成、终端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核心产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智联江西”。加快“智联江西”建设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是江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产业高地的重大举措。
该成果聚焦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综合研判以“智联江西”为突破口,助推江西数字化发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比较优势,系统梳理发展成效,深度剖析瓶颈问题,围绕全社会智慧连接、全产业链智慧应用、全省综合智慧治理目标,创新提出加快推进“智联江西”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策略建议,全面系统阐释和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大关键核心问题。
成果价值
该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智联江西”概念内涵、顶层架构及实施路径,并被广泛应用于省、市(厅)、县(区)三级政府文件,是对智力成果转化形式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政策方案落地生效的生动实践,为构建立足江西实践发展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提升应用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果社会反响
依托该成果形成了《“智联江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给各市、县(区)及各部门,先后累计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22人次,有力支撑省、市(厅)、县(区)三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文件近10份。以该研究成果为纽带,组织承办了两届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活动、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先后邀请12位院士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通院、北京邮电大学、TD产业联盟、通信标准化协会等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为“智联江西”、智联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治理等领域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全面提升了“智联江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为江西省数字化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论坛被中国工程院知领平台、江西新闻、赣鄱云、省际联播等70家融媒体全程直播报道,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突破80余万,引发良好社会反响。
作者简介
邹慧,1967年2月生,现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技战略研究工作,兼任国际科学院协会科学与科学学学会委员,《Science and Science of Science》《科技中国》杂志编委,全国地方科技智库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江西省省情研究首席专家、江西省科技创新智库专家、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决策咨询专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58项,执笔完成的52份研究报告获省领导批示109次,多项成果被省级有关部门采纳应用,推动系列政策建议变为决策部署。先后荣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奖1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省级理论文章20余篇,出版论著10部。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9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2021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紧抓全球稀土格局巨变契机,全力做大做强我省稀土全产业链》
由赣南科技学院赖丹教授撰写的研究报告《紧抓全球稀土格局巨变契机,全力做大做强我省稀土全产业链》刊登在《2022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由于“双碳”战略实施叠加美西方重构稀土供应链行动,稀土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此次价格上涨背后的缘由与2011年截然不同,其供求关系变化将对全球未来稀土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稀土资源大省,江西应抢抓契机,全方位塑造稀土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以真正实现稀土资源大省向稀土产业强省转变。为此,该成果全面客观分析了全球稀土产业链格局演变状况及特征,深入探析了全球稀土格局巨变下江西稀土产业链现状,精准提出了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江西稀土全产业链政策建议。
成果创新之处:一是研究思路上的创新。考虑到稀土产业发展历史的特殊性,采用逆向路径升级思路,由稀土产业链的终端先确定稀土高端应用的发展领域,再到研究发展何种稀土功能材料以支持相应稀土高端应用领域发展,进而研究发展何种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才能满足稀土功能材料的要求,如此不断向稀土产业链前端推移。二是研究内容上的创新。基于产业链视角,重点分析了我省稀土产业发展现状,立足我省稀土产业链比较优势和劣势,从延链、强链、补链、稳链四大方向出发,围绕稀土全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稀土全产业链持续发力,重塑江西稀土产业辉煌。三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前端产业发展受到较大资源与环境约束,而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后端应用产业发展则对技术创新依赖度很高。该研究将稀土全产业链发展置于环境可行、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三维视角下综合考量,并通过开展大量实地调研、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举办不同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获取全国以及我省稀土产业链发展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经济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等理论,提出相应发展战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同时符合市场要求。
成果价值
理论价值:丰富和完善了产业链及其延伸的经济理论。该成果基于“双碳”战略实施及全球稀土格局剧变背景,是我省稀土全产业链延伸问题研究的高度浓缩,属于特色突出的原创性成果。
社会价值:为我省稀土全产业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现路径。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实际执行部门采纳并纳入政策性文件,发挥了较高决策参考价值;该成果支撑了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并被稀土学界、业界所认可的“稀土在线”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在稀土产业发展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
成果社会反响
该成果获得两位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直接为江西稀土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进行了具体落实,赣州市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加力推进政策建议转化为决策应用。该成果收录于《2022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科技导报》《科学决策》等期刊。该成果还获得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学术影响力较为广泛。
作者简介
赖丹,女,江西瑞金人。赣南科技学院教授,省重点高端智库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环境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省情研究特聘专家、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决策咨询专家。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尤其是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出版《稀土资源与环境税收政策研究》等论著,编写《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表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课题9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9项;近年向中办、国办、相关部委、江西省提交了20余份研究报告,均得到国家及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
(编辑:熊文瑾)
《战略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系列调查报告》
由南昌师范学院徐斌教授撰写的《战略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系列调查报告》刊登于《江财智库专报》,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战略性资源是涉及信息保密、非常稀缺、十分关键的资源。该系列调查报告把握了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发展大趋势,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也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为我国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治理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是我国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可丰富我国关于战略性资源供给、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贸易合作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
该成果在分析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分别对稀土、锂和铜等战略性资源进行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治理分析,结合不同的资源特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保障中国战略性资源供给安全提供实践样本。该成果的最终任务是提出有效的政策思路,设计可选的政策工具箱,促进政策体系化,为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提供更具实效性和操作性的措施。
该成果深化了中国战略性资源的国际话语权研究,尝试结合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等多角度复合型构建我国战略性资源国际话语体系。该成果设想通过对我国战略性资源国际话语体系研究,试图打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战略性资源创新发展的封锁,从关键资源着手,倒逼产业链升级,重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培育发展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
成果价值
理论价值:(1)可以拓展资源经济学相关理论。该成果有利于丰富资源供给理论,创新中国战略性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有利于解决资源合理配置与最优使用及其技术、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供给经济学问题。(2)可以丰富资源产业结构与贸易格局等相关研究。该成果运用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等分析与评价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及政策效果,有利于丰富资源产业结构理论,拓展和延伸创新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理论;完善资源贸易理论,促进资源外交的新型发展。(3)有助于构建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风险识别、评价及预警机制。该成果通过研究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链风险识别以及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防御措施、降低风险,对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价值:(1)有助于保障中国战略性资源供给安全。该成果研究战略性资源产业链发展和供给安全,有利于更加清楚认识我国战略性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战略性资源是否存在供给风险隐患,建立战略性资源安全评估体系,对中国现有的战略性资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具有实践价值。(2)有助于促进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转型升级。该成果深入探讨中国战略性资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模式,并结合战略性资源供给具体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治理政策建议,为我国战略性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提供参考。(3)该成果评估我国战略性资源供给风险与应对策略,从国际贸易市场供需双重视角剖析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关键点与策略选择,有助于增强我国在战略性资源供给国际话语权。
成果社会反响
该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内容通过《江西信息》《中国侨情专报》等上报中央领导参阅,并获得2022年度中国侨联侨情专报优秀提案。成果相关内容被转发有关部门进行研讨,制订实施方案,对战略性资源供给从产业链布局、创新体系构建、国际产业分工等方面进行指导,产生了积极社会反响。
作者简介

徐斌,男,汉族,1978年生,江西南昌人,经济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二级教授,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获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等称号。获批江西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江西省人大财经委咨询专家、江西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与资源创新管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撰写的70余篇调研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智联江西”建设的策略建议系列智库报告》
由江西省科学院邹慧研究员撰写的《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智联江西”建设的策略建议系列智库报告》刊登于《2021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等刊物,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试点,加快网络设施布局,丰富应用场景,推动与5G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构建集芯片、传感器、无线模组、系统集成、终端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核心产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智联江西”。加快“智联江西”建设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是江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产业高地的重大举措。
该成果聚焦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综合研判以“智联江西”为突破口,助推江西数字化发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比较优势,系统梳理发展成效,深度剖析瓶颈问题,围绕全社会智慧连接、全产业链智慧应用、全省综合智慧治理目标,创新提出加快推进“智联江西”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策略建议,全面系统阐释和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大关键核心问题。
成果价值
该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智联江西”概念内涵、顶层架构及实施路径,并被广泛应用于省、市(厅)、县(区)三级政府文件,是对智力成果转化形式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政策方案落地生效的生动实践,为构建立足江西实践发展的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提升应用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果社会反响
依托该成果形成了《“智联江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给各市、县(区)及各部门,先后累计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22人次,有力支撑省、市(厅)、县(区)三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文件近10份。以该研究成果为纽带,组织承办了两届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活动、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先后邀请12位院士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通院、北京邮电大学、TD产业联盟、通信标准化协会等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为“智联江西”、智联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治理等领域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全面提升了“智联江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为江西省数字化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论坛被中国工程院知领平台、江西新闻、赣鄱云、省际联播等70家融媒体全程直播报道,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突破80余万,引发良好社会反响。
作者简介

邹慧,1967年2月生,现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技战略研究工作,兼任国际科学院协会科学与科学学学会委员,《Science and Science of Science》《科技中国》杂志编委,全国地方科技智库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江西省省情研究首席专家、江西省科技创新智库专家、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决策咨询专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58项,执笔完成的52份研究报告获省领导批示109次,多项成果被省级有关部门采纳应用,推动系列政策建议变为决策部署。先后荣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奖1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省级理论文章20余篇,出版论著10部。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9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2021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紧抓全球稀土格局巨变契机,全力做大做强我省稀土全产业链》
由赣南科技学院赖丹教授撰写的研究报告《紧抓全球稀土格局巨变契机,全力做大做强我省稀土全产业链》刊登在《2022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由于“双碳”战略实施叠加美西方重构稀土供应链行动,稀土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此次价格上涨背后的缘由与2011年截然不同,其供求关系变化将对全球未来稀土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稀土资源大省,江西应抢抓契机,全方位塑造稀土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以真正实现稀土资源大省向稀土产业强省转变。为此,该成果全面客观分析了全球稀土产业链格局演变状况及特征,深入探析了全球稀土格局巨变下江西稀土产业链现状,精准提出了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江西稀土全产业链政策建议。
成果创新之处:一是研究思路上的创新。考虑到稀土产业发展历史的特殊性,采用逆向路径升级思路,由稀土产业链的终端先确定稀土高端应用的发展领域,再到研究发展何种稀土功能材料以支持相应稀土高端应用领域发展,进而研究发展何种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才能满足稀土功能材料的要求,如此不断向稀土产业链前端推移。二是研究内容上的创新。基于产业链视角,重点分析了我省稀土产业发展现状,立足我省稀土产业链比较优势和劣势,从延链、强链、补链、稳链四大方向出发,围绕稀土全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稀土全产业链持续发力,重塑江西稀土产业辉煌。三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前端产业发展受到较大资源与环境约束,而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后端应用产业发展则对技术创新依赖度很高。该研究将稀土全产业链发展置于环境可行、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三维视角下综合考量,并通过开展大量实地调研、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举办不同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获取全国以及我省稀土产业链发展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经济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等理论,提出相应发展战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同时符合市场要求。
成果价值
理论价值:丰富和完善了产业链及其延伸的经济理论。该成果基于“双碳”战略实施及全球稀土格局剧变背景,是我省稀土全产业链延伸问题研究的高度浓缩,属于特色突出的原创性成果。
社会价值:为我省稀土全产业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现路径。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实际执行部门采纳并纳入政策性文件,发挥了较高决策参考价值;该成果支撑了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并被稀土学界、业界所认可的“稀土在线”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在稀土产业发展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
成果社会反响
该成果获得两位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直接为江西稀土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进行了具体落实,赣州市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加力推进政策建议转化为决策应用。该成果收录于《2022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科技导报》《科学决策》等期刊。该成果还获得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学术影响力较为广泛。
作者简介

赖丹,女,江西瑞金人。赣南科技学院教授,省重点高端智库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环境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省情研究特聘专家、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决策咨询专家。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尤其是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出版《稀土资源与环境税收政策研究》等论著,编写《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表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课题9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9项;近年向中办、国办、相关部委、江西省提交了20余份研究报告,均得到国家及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