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二十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智库研究)推介(下)

来源:智库建设与成果管理处  发布日期:2024-10-31 15:10   

《因瓷再兴,陶瓷古村落焕发“年轻态” ——景德镇三宝发展调研报告》

       由景德镇陶瓷大学郭建晖教授撰写的《因瓷再兴,陶瓷古村落焕发“年轻态”——景德镇三宝发展调研报告》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该成果基于景德镇三宝的文化传承创新做法开展调查,解码三宝传承创新发展密钥,对以更高标准把三宝建设成景德镇对话世界的窗口和名片提出对策建议,并以其为样板,深入研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等问题,对于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景德镇特色新路子做出的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试验区建设属于新生事物,如何完善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利用机制、推动陶瓷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尚在探索实践中。该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拓展了已有研究领域,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宝的制瓷历史、逐渐没落、曲折复兴、浴火重生的发展脉络;二是深化了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的视角,系统阐述了三宝如何推动文化与经济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民族与世界结合,讲好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中国故事,使传统陶瓷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三是探讨了三宝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三宝应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陶瓷设计之谷和科技之谷、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窗口等建设性意见。

       成果价值

       理论价值:该成果围绕三宝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变迁历程、曲折复兴等进行系统研究,丰富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理论体系,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社会价值:一是以三宝为样本,深入研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实践问题,系统总结了三宝“因瓷再兴”的成功经验,为景德镇拥有同样丰厚陶瓷文化底蕴的众多古村落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二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景德镇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新时代三宝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优势、战略规划、实践路径等问题,为三宝未来发展提供了具有很强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三是在解码三宝传承创新发展秘钥、谋划三宝未来发展蓝图的基础上,对高质量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进行思考,提出要以更高站位谋划试验区建设、以更大自信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以更严标准营造瓷都最优环境、以更深情怀构筑人才聚集高地、以更优方式彰显陶瓷文化特质,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参考。

       成果社会反响

       该成果获得时任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书面肯定性批示。景德镇珠山区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省领导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该成果为珠山区制定相关政策、招商引资等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景德镇市、珠山区积极采纳了成果有关建议,推动三宝发展实现新飞跃。

       2021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以《因瓷再兴,这个古村落焕发“年轻态”》为题整版刊发该成果,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客户端和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等各级媒体转载270余条,累计阅读量达 130余万次。《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以《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景德镇三宝的调查》为题刊发该成果。《江西画报》2022 年第1期,以《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景德镇三宝的调查》为题刊发该成果。

       作者简介

       郭建晖,1963年6月生,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教授。现为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项目、江西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西省智库研究重大项目多项。代表性论著有《认识CHINA 景德镇讲给世界听的故事--世界瓷都》《认识CHINA 景德镇讲给世界听的故事--瓷器中国》等。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多项。

《推动江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建议》

       由江西省科学院陈春林副研究员撰写的研究报告《推动江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建议》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该成果对江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摸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研究从产业增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研发力量多维视角出发,摸清我省工业产业发展宏观现状。研究发现,江西相对优势制造业行业相对固定。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得到的相对优势产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得到的相对优势产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动态偏离份额经济强度拓展分析法得到的相对优势产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该成果指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不断减少,虽整体产业结构更优化,但竞争力反而变弱。成果提出了江西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和建议。针对江西工业经济的可能爆发点,以科技决策参考快报形式开展跟踪报送,针对半导体照明产业、生物经济、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先进陶瓷产业等,从国内外发展现状、产业发展政策脉络、政策动向以及典型经验案例方面做了系统梳理。

       成果创新之处:一是研究方法具有独特性深度性。该成果研究方法独辟蹊径,运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其经济强度拓展分析法,对江西省近10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深度探析江西省制造业优势产业变迁。二是研究视角具有新颖性科学性。从江西工业产业规模、工业产品产量、产业增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研发力量等多个维度对江西工业经济发展进行解读、研判。

       成果价值

       理论价值:该成果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时空结合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社会价值:(1)在建言献策上,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2)在政策起草上,研究团队围绕产业发展、工业强基和科技创新领域主笔编制我省多个相关政策,且均已发布。(3)在交流合作上,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掀起了研究江西工业经济的热潮。(4)在服务地方上,研究团队以咨询服务形式,为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研制细分工业领域发展报告。(5)在媒体影响上,研究成果提升了社会大众对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

       成果社会反响

       一是战略影响上,核心成果和衍生成果均获得省领导的多次肯定性批示。二是建言献策上,获相关单位采纳应用证明。省工信厅在编制出台的《江西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中,吸纳了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些策略和建议。三是政策起草上,主笔编制《江西省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吉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四是交流合作上,与院士团队合作共研江西工业经济。与戴琼海院士及团队合作《江西元宇宙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与王耀南院士及团队合作《江西电子信息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战略研究》,与陈学东院士及团队合作《江西省重点行业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研究》。五是以咨询服务等形式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被评为江西省科学院“2022年度产业特派团先进个人”。六是在《江西日报》发表《“四个聚焦”推动江西工业行稳致远》《用数字化重塑“江西制造”辉煌》《聚力智能制造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等文章,被人民资讯、江西手机报、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大江网、搜狐网、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转载。七是论文发表上,出版论著一部,发表论文5篇,入选选编1篇。

       作者简介

       陈春林,1986年9月出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科技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区域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江西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省社科联省情研究特约研究员、江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决策咨询专家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以上项目30余项;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次,其中一等奖2次,获得华东科学技术情报成果奖5次;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江西日报理论文章10余篇;出版独著1部,合著4部;主笔的研究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50余次;配合厅局主笔起草各类政策文件10余份。

(编辑:熊文瑾)

版权所有: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赣ICP备06007514号 赣ICP备1007824号-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号  邮  编:330077  联系电话:0791-88595983